J.S. Bach: Nun komm, der Heiden Heiland, BWV 659 (Transcr. for Piano By Ferruccio Busoni)Vladimir Horowitz - Bach Piano (3)和声分析记忆法众所周知,西方近代音乐的创作基础就是和声体系,而钢琴的发音原理使其具备比任何管弦乐器都复杂得多的和声运用,因此,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和声知识对辨识和记忆乐谱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较遗憾的是有些学生以一种较为孤立的方式来学习和声等专业理论课程,在实际的练琴过程中并未将其与钢琴演奏相结合,因此,学得深不如学得活,关键是要学以致用。 (4)结构分析记忆法此处提到的结构并非完全指曲式结构的划分,而是包括对作品中所有音乐元素或动机的发展分析。通过对作品发展的脉络和线索进行梳理,作品在头脑中形成从整体到局部都能清晰回忆的印象,这将大大提高背谱的把握性。 比如,运用所学的曲式知识对奏鸣曲的调性分布做一简要分析,对比呈示部和再现部的副题部分存在的调性差异,就能避免前后混淆这一奏鸣曲背谱过程中的“常见病”; 再如,将复调作品分成若干小段(一首常见的两页长度的平均律中的赋格最好细分为8至10段),将其编号并做成纸签条,然后自己抽签背谱,如果每次都能顺利完成,那么即使是在舞台上出现一些意外也不会“致命”,因为每一小段的开头都是一个“紧急出口”,就算出错也能让演奏继续下去。 (5)内心听觉记忆法大量听唱片的众多益处不言而喻,除了给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演奏提示和音乐处理的启发之外,还能帮助记忆。 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在头脑中能预先“听到”即将弹奏的音符,有时就像在视唱练耳课上进行听力训练一样,这时,即便演奏者忘却了演奏的动作和键盘位置,也能跟随内心听觉记忆顺利演奏下去。 当然,这种方法对演奏者本身的素质要求颇高,一般较适合于具有绝对音高辨识能力的演奏者。学习钢琴专业的学生由于听辨钢琴声音的时间较长,因此完全有条件加强对自己内心听觉的培养。 没有可靠的资料显示贝多芬拥有绝对音高辨识力,但是在他完全聋了以后仍能依靠强大的内心听觉创作出众多经典作品,这足以说明内心听觉的重要性和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