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宏老师有话说|如何激发孩子钢琴学习的动机?——家长篇 (二)
家长对孩子学琴动机的
决定性影响
虽然钢琴学习活动是发生在孩子与教师之间,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理解、自制能力较差,因此很多家长都相当程度地介入到孩子学习之中去,更由于家长每天与孩子在一起,有时伴随着他练琴的全过程,因此家长对孩子学琴动机的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
继上期,本期我们继续讨论
孩子钢琴学习动机激发中的作用——家长(二)
被动努力的副作用
很多家长都认为,要求孩子坚持从事一件他觉得困难的事情可以锻炼孩子的毅力,但情况往往并不是这样,因为人的毅力与努力是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才会发生作用的,而儿童往往对钢琴学习的目标并不明确,因此在压力下进行的被动的努力并不会使他(她)的毅力有所提高。而副作用确是明显的:破坏了学琴的积极性。
动机激发的策略
家长应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去考虑自己的策略,而不应该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的行为。在动机激发的问题上,家长完全应该以一种鼓励的、赞许的、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的态度对进一步形成新的学习需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一个天生对学琴没有特殊兴趣的孩子,可以考虑从我们提到的其他几种需要中唤起他对学琴的动机。应向孩子强调钢琴学习能够给他带来的现实的好处,而不仅仅是“将来你就知道了”。
从认识孩子的需要入手树立目标
在产生学习需要的机制中,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学习目标必须能够使学习者产生期待以构成学习诱因的目标,必须使学生明确地认为能够达到或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够达到的目标。而一般家长期待钢琴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如“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提高修养”、“培养毅力”等,都不是儿童所能看到的目标,因此不会使儿童对之产生任何期待。各种“大道理”如果不能转化为孩子能够明了的概念是不会起作用的。因此在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的过程中,家长主要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从认识孩子的需要入手,选择那些孩子能够达到或通过一定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并在孩子的头脑中明确这些目标可能给他带来的意义,从而唤起他(她)对这些目标的期待,激发他(她)的学琴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