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练琴要练多久才够呢?
2小时? 4小时? 8小时? 12小时?
真的有练太多这种事情吗?
是否真的有一个最佳的练习时数呢?
演奏家们怎么说?
有一些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们曾经分享过他们对于这问题的想法.我曾经读过一本鲁宾斯坦访谈录(也或许是霍洛维兹,我不太能记得是哪一位了)在那本书中大师提到没有人应该一天练习超过四小时,也就解释说如果你一天练习超过四小时,你可能用错方法了。
其他伟大的艺术家们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据说小提琴家纳坦-米尔斯坦有一次问他老师雷奥帕-奥尔他一天该练多久?
他老师回答:“如果你用你的手指练琴,永远都练不够的,如果你用你的大脑练琴,两小时就足够了。”
海飞兹也指出,他从不相信要练很久,而且过度的练琴就“如同练得很少一样糟糕”。
他说他平均一天练琴都不超过三小时,而且他在每一个星期天都完全不练琴,你知道的,这并不是什麽坏主意——我的其中一位恩师唐纳-魏勒斯坦曾经一度建议我设定一周24小时的时间完全不碰乐器。
心理学家们怎么说?
当这说到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专业领域的时候,心理学家K·安德斯·艾利森博士或许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权威。
他的研究建立在“十年规则”以及“一万小时规则”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这至少需要十年以及或一万小时的谨慎练习才能在任何知识领域中达到专业表现水平。
在这状况下音乐人常常得花将近25年才能达到国际菁英的水准。
请注意,真正的关键不是所需练习时数的多久而是所需练习的方法来达到专家表现水平。换句话说,就是用任何非捷径的旧方法土方法练习。
无意识的练习
你有听过别人练琴吗?对于这问题,你有认真听过自己练琴吗?
给你自己录音,记录自己一小时的练习,然后去校园中散散步去窃听别的琴房中同学的练习;或是叫你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假装他自己在家一样的练习。
你观察到什么了吗?
你将会注意到绝大多数的人练琴是在无意识状态,无论是从事简单重复(“练习这乐句10次”或是“练习这曲子30分钟”),或是使用如同飞机电脑自动驾驶练习(那就是当我们弹奏这曲子直到听见我们不顺耳的部分就停止,然后又重複该乐句练习一直到它听起来顺耳,然后又恢复弹奏整首曲子一直到我们下一段听不顺耳的地方,然后又开始重复先前的那道程序一次又一次。)
这种无意识状态练琴有三大重要问题:
1、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就是这种方法所产生的练习效果非常有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练一首曲子好几小时,好几天甚至好几星期后都感觉不到自己有太多进步的原因。
更糟糕的是,你在这种无意识状态练习中实际上给你自己挖了一个陷阱跳进去。
因为这种练习模式会加强你不想要的坏习惯跟错误,说白点就是让你自己未来持续被搞砸。
这会让你将来要改正这些不良习惯更加的困难,也就是说你事实上只是增加未来需要改正自己恶习跟怪僻的练习时间。
我曾经与一位萨克斯风教授共事过,他总是爱跟学生提醒说“练习未必会更加完美,练习但却只会制造永久(的习惯)”。
2、它让你更没自信
此外,用这种方法练习实际上伤害你的自信心。
因为你内心的一部分发觉到你自己并不真正知道该如何持续的製造你所要的结果,就算你能透过这种无意识练习建立起相当高的成功率来弹奏最困难的乐句片段,并且在每五次尝试中可以掌握三到四次弹对,你的自信心并不会因此而增加多少。
真正的舞台上自信来自于:
a)十次弹十次确切掌握
b)知道弹对不是偶然,但却可以用自己的思想正确驾驭。
c)你会很精确的知道你为什么能掌握或是失败;换言之,你确切的知道要怎样从技术的角度切入来让这乐句每一次都完美的被弹奏。
一开始你或许无法每次都能弹的完美,但是这时候练习就有他的目标存在了,加深这些好的弹琴习惯直到他们盖过不好的坏习惯。
这有点像是在试图培养出好看的草坪,而不是打一场永无休止对抗杂草的战争,你的时间更应该培养在好看的草种,并且随著时间的推移把杂草挤出去这块草坪。
这边的大问题是:我们尝试无意识的练习最终尝试有意识的演奏,这不是一个成功的方程式。
回想一下这篇文章,你是否有当你走到舞台上时尝试将自己大脑转变成超级左脑分析模式的倾向呢?
恩,如果你大部分的练习都是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你还是无法如何真正知道要怎样将曲子弹的尽善尽美。当你大脑突然转变成”全意识模式”的时候,你最终就会被自己吓坏了,因为你不知道该给你大脑什么指令去做。
3.它是冗长无聊又乏味的
无意识练习是很讨人厌的杂务,音乐有可能是一个单一技巧为基础的活动,其中练习目标是时间单位来衡量。
我们大家都有过一种老师叫我们回家练习特定乐句练个N次或是练习N小时对吧?
我们所真正需要的是更明确的最终目标,譬如练这乐句直到它听起来像是______,或是练习这一乐句直到你能弄清楚如何让它听起来像是_____。
不管怎麽说,我们花多少时间练某个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该如何产生我们要的结果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意识持续的做到那样。
谨慎的练习
什么是谨慎的练习,或是全意识的练习?
谨慎的练习是一种有系统,高度思想组织的活动,或者说科学性的活动。
那是一个有个清楚练习目标以及前提,充满积极意识的试验过程活动来取代盲目的试验和错误,小提琴家保罗-坎特曾说过,练习室就如同实验室一样,在那裡人们可以自由地发挥不管是音乐性或是技术上的不同想法,看看有什么成分结合产生的结果是你所期待的。
谨慎练习通常都是缓慢的,通常只涉及到你弹奏曲目当中很小又非常具体部分的重复而不是只是把整首弹奏过一遍。
(例如:钻研在你独奏开始的那些音符,让音乐确定听起来会说话就如同像你想要的那样,而不是把整个开头片段都弹完)谨慎练习也涉及到监控一个人的表现(即时的监控,但也可以透过录音达成),不断的寻找新方法来改善。
这也就是说真正的去听到底发生了什麽,因此你可以自己告诉你自己到底哪里出错了。
举例来说,第一个音符是否音偏高了?或是音偏低了?太大声?太小声?太粗糙?
太短了?太长了?或许说这音乐起奏的音符音偏高以及太长了。
恩,到底是偏高多少?高一点还是高很多?实际音符到底比你原先要的长出多少?
你要几次起奏呢?好的,音符音是有点偏高,需要更清楚的起奏来符合乐谱上标记。
那么为什么音符音会偏高呢?你做了些什麽?你需要该做些什么以确保音符音每次都是准确的发音呢?
你要怎样确定那音符长度是你所要的?你又怎么获得一个连贯清楚的起奏,并且用正确的风格来演奏这些音符呢?
现在让我们想像你已经录下所有这些声音并且听着刚刚最后一次听起来的音响效果。这些小细节成分所构成的组合是否能给你希望的结果?
换句话说,是否这些小细节成分的组合能让你最有效的传递气氛或是你想传达给听众的情感想法?
很少音乐家愿意花时间停下来分析问题出在哪里,为什麽问题会发生,以及他们该如何永久的修正那些错误。
我每天该练几小时?
你将会发现谨慎的练习是个非常耗费精神来集中一个人全部的注意力来进行的事情。
当下练习超过一小时的坦白说实际效率低的可以,不管是精神上或是情感上的负担都已经超过极限。更别说那些专业的人们一天练上超过四小时更觉得困难了。
五个更有效练习的关键
1、练习时间长度
让每次练习时间限制在你可以集中精神的能力范围内。对于较年轻的学生来说大概10~20分钟,对于较成年的大约在45~60分钟左右。
2、练习时间
掌控记录下你每一天最有精神的时刻,这有可能是早上,或是午餐前不久的时候或是其他时刻。在这精神最旺盛,思绪最清楚的时候练琴。
3、练习目标
试著用练习簿记录下你的练习目标以及你在练习中发现的事情,进入练习目标的范围关键就是持续的努力,有著明确的意图方向,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清楚的想法知道你自己要产生怎样的声音。
或是你想要製造的特定音乐语句,或是一个特定的发音,音高等等,并且能够持续稳定的执行。
当你慢慢理出头绪时,把它写下来。当我开始更有意识的练琴时,我开始在练习中学到更多东西,如果不写下来我甚至会忘记。
4、更聪明而不是更努力的练习
有时候如果一个特殊的乐句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弹奏出来,那可能只是我们练得不够多,需要更多时间。
但是当我们不需要更努力的练习时,我们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策略或是技术来完成。
我记得我曾跟帕格尼尼24首奇想曲左手拨奏变奏的部分博斗时,我曾经很沮丧因此更加努力的练琴试图让音符说话,结果却换来手指疼痛发炎,甚至有的还流血。
我这时候发现我得要用个更聪明更有效的方法来完成我的目标。固执的保持在同一个策略以及技术让我完全无法发挥效果,我强迫自己完全停止练习这一段,我用了一天时间去集思广益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且把它们写下来并且尝试。
当我才正要开始试验这些方法的时候我想出了些有希望的解决方法,经过了一星期后我终于解决了问题。当我上课拉奏给老师听的时候,他感到惊讶问我是如何让音符这样清楚发音的。
5、解决问题的模式
这六个解决一般问题的解决模式概述如下:
1.定义问题(我想要这音符/乐句听起来怎样?)
2.分析这个问题(这是什麽导致它听起来像这样?)
3.确定潜在的解决方案(有什麽我可以调整,使它听起来更像我希望的样子?)
4.测试可能的解决方案,选择最有效的(什麽样的调整听起来效果最好?)
5.实施最佳的解决方案(让这些改变更持续永久)
6.观察执行情况(做这些改变是否继续产生我要的结果?或更简单)。不过,看看这个丹尼尔·科利的的天才密码模式:
1.挑一个目标
2.想办法去达到它
3.评估自己跟目标之间的差距
4.回到步骤一。
不管是让自己的技术尽善尽美,或是试验不同的音乐性想法都不打紧,任何只要是可以更聪明的,更有系统的的积极想法及明确的目标都可以减少无效的练琴时间。
毕竟,谁要整天躲在琴房内练琴?进去,做完,然后收工赶快回家!